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2013-04-05 14:11我国水产品出口强势增长凸显国际竞争力
  “十五”期间,我国渔业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在面临国际贸易壁垒等不利因素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我国政府部门和企业充分发挥渔业的比较优势,狠抓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水产品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超过16%。据统计,2005年1~10月,我国水产品出口量202.8万吨,出口额62.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6%和16.5%。预计到2005年底,出口额将达80亿美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约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0%,连续六年居大宗农产品首位。水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渔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能力日益凸显。目前,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约占世界水产品出口总额的10%,从2002年起出口额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同时,随着水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拉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及出口企业得到发展壮大,有效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为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五”期间,我国水产品出口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养殖名优水产品出口稳步增长。2004年,鳗鱼、对虾、罗非鱼、大黄鱼、贝类等养殖名优水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4%,其中鳗鱼、对虾、罗非鱼和大黄鱼出口额分别达到8.6亿美元、8.6亿美元、1.6亿美元和1.4亿美元。养殖水产品出口的稳步增长,有力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

      二是水产品来进料加工贸易增势强劲。2004年水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额达25.9亿美元,占到水产品出口总额的37.2%,比2000年增加12.03亿美元,增长86.73%,年均增长16.9%。今年1-10月,水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额达25.45亿美元,占同期水产品出口总额的41%。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水产加工企业从技术、装备到管理等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竞争力有效提升。

      三是水产品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日、美、欧、韩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2000年的出口总额中上述四国所占份额高达94%,2004年首次降至80%以下。近年来,对东盟、澳大利亚、俄罗斯、中东和南美地区及中国香港地区的出口增长迅速,市场的多元化开发,对我国水产品规避市场风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十五”期间是我国渔业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水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加强了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建设,在各项标准的制订和具体措施方面狠抓落实,使水产品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实施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着力推进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出口产品原料生产场(船)、加工企业全面建立“五项”制度,从源头控制危及水产品质量的不利因素。目前,已有2123家企业、1783个水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二是开展水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水产品质量日常监管制度和模式;三是积极督促和引导企业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长效和全程管理机制,出口企业和养殖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普遍提高,渔业标准化生产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十五”期间,我国水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优势产品为重点,以出口贸易为导向的水产加工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辽宁半岛、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等地区为重点的加工出口优势区域,形成了比较有竞争力的发展格局。各地根据农业部渔业局制订的《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区域布局规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合理规划生产布局,加大了出口水产养殖示范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加工出口企业提供了安全、稳定的水产加工原料,形成了外向型的产业链。目前,我国出口的主要品种已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点,如烤鳗出口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对虾和罗非鱼出口主要集中在广东和海南省,大黄鱼出口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河蟹出口主要集中在江苏省,而胶东半岛则已成为主要的来进料加工出口基地。

      在屡遭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后,水产品出口企业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强化了从原材料到成品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一些出口企业已经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完全依照出口市场的产品要求标准来组织生产,有的企业和产品已形成品牌效应,显示出我国加工水产品的竞争潜力。
首页 | 关于顺祥 | 新闻中心 | 顺祥产业 | 顺祥产品 | 顺祥文化 | 销售网络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 2013 顺祥食品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